核心原理
其測量原理因類型不同存在差異,主要分為接觸式與非接觸式兩大類。接觸式通過測量爪或探頭與被測物體直接接觸,將位移轉化為可讀數值,適用于精度要求高的場景。非接觸式則借助物理波傳播特性,如超聲波深度計通過發射并接收反射脈沖,結合傳播速度與時間差計算深度;激光深度計同理,利用光速與脈沖往返時間實現測量。另有壓力式原理,基于液體壓力隨深度增加的特性,通過壓力值換算得出深度數據。
主要類型與特點
- 機械式:結構包含基座、測量桿、微分筒等部件,通過螺旋傳動或游標原理讀數,精度通常達0.01-0.02mm,具有耐用、成本低的優勢,但功能相對單一。
- 電子式:采用電子傳感器,支持數字顯示,部分具備藍牙數據輸出功能,精度最高可達0.001mm,還可集成水溫、鹽度等多參數測量,響應速度快且智能化程度高。
- 聲學/光學式:如超聲波、激光類型,無需接觸被測物體,適用于水下、高溫等特殊環境,部分聲學設備可生成厘米級分辨率的實時成像。
應用場景
在工業領域,常用于機械加工、模具制造中測量零件槽深、孔深等尺寸,保障加工精度。海洋與水文領域中,可監測海洋深度、河床沖刷情況,為航道規劃、防洪工程提供數據支持,應急救援時能快速鎖定水下目標位置。在日常場景中,也廣泛應用于潛水、釣魚等活動,輔助判斷水域安全性與選擇作業地點。
使用與維護
使用前需檢查設備完好性,清潔測量部位,避免過度施力損壞探針或被測物。定期校準是保證精度的關鍵,機械式需定期上油維護指針靈活性,電子式則要保持干燥,防止灰塵與水汽影響性能。設備需避免置于高溫潮濕環境,故障后應及時送修,以延長使用壽命。